產品分類1
聯系我們
- 臥龍工作室-嘉祥縣長城石雕廠
- 電話:13665373071
- 郵箱:451699675@qq.com
- 網址:http://www.mikezonshine.com
- 地址:嘉祥雕刻藝術城
最新文章
熱門文章
相關文章
寺院浮雕照壁_浮雕觀音壁畫
發布時間:2016-01-15 19:22:26 閱讀:11800
產品名稱:寺院浮雕照壁
產品主要內容:浮雕觀音,浮雕佛像天王、力士雕刻。
安裝地點:四川
我們為了制作好浮雕壁畫,專門研究了四川浮雕壁畫風格。
內容提要:在四川出土的南朝佛教石刻造像中,部分造像碑與背屏式造像浮雕著故事性圖像,尤其成都萬佛寺遺址出土“宋元嘉二年”造像碑、南梁二菩薩造像碑圖像,內容復雜且表現特殊,
研究者就此進行了種種猜測式的解讀,甚至其將信將疑觀點還一再為學界所引用。但這些不一般的內容和表現,或并非所謂的凈土經變或觀音經變,實際是凝聚四川風土氣息的佛傳圖像。
南朝佛教遺存數量十分有限,僅有的石雕佛窟及摩崖造像已遭受嚴重破壞,四川單體造像則成為學界研究的重心所在。四川南朝佛教單體造像,集中出土于成都及其周圍地區,包含背屏式造像、造像碑和圓雕造像三種形式。其中,部分造像碑與背屏式造像浮雕著故事性圖像,尤其成都萬佛寺遺址出土“宋元嘉二年”造石雕佛像碑、南梁二菩薩石雕像碑圖像,內容復雜且表現特殊,研究者就此進行了種種猜測式地解讀,甚至其將信將疑觀點還一再為學界所引用,嘉祥縣長城石雕廠設計師認為,這些不一般的內容和表現,并非所謂的凈土經變或觀音經變,實際是凝聚四川風土氣息的佛傳圖像。下文著重解釋相關實例的浮雕觀音佛像圖像內涵,繼而闡述其表現特征。
一圖像內涵
四川南朝部分造像碑與背屏式造像浮雕故事性圖像,在初步判明為佛傳表現的感官認識前提下,須將圖像與經典敘述進行具體比較分析,以期得出詳實結論。為此,應首先了解相關經典記述情況。在大藏經中,現存南北朝及其以前漢譯佛傳經典,主要包括后漢竺大力與康孟詳譯《修行本起經》、三國·吳支謙譯《太子瑞應本起經》、西晉竺法護譯《普耀經》、西晉聶道真譯《異出菩薩本起經經》、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《過去現在因果經》,這些經典一并收錄于《大正藏》第三卷。其中(修行本起經),日本學者認為并非后漢譯,而形成于東晉時期。2、根據諸佛傳經典記述情節多寡(附表1),以及對各個情節描述的差異,可以比較準確地判別某個實例表現的佛傳圖像,或其中各個場面的經典依據。
2.成都萬佛寺遺址出土南梁石雕菩薩像碑
1953年出土,四川博物院藏。上端殘缺,中間斷裂,殘高120厘米,寬64厘米,側寬4. 5厘米,砂巖。碑陽高浮雕造像,主尊石雕菩薩立在滿瓶蓮花形成的兩個臺座上,兩側脅侍四菩薩、二力士,下端博山爐兩側分別表現4身伎樂舞蹈人物,碑陰與側面淺浮雕故事性圖像。過去,學界往往籠統地稱碑陰與側面圖像為經變,有的認為碑陰上部圖像為凈土經變,吉村憐認為碑陰下部畫面為基于法華經普門品表現的觀音救難圖像。筆者認為,這些觀點不符合實際情況,碑陰與側面圖像應該表現了佛傳內容。
造像碑兩側畫面以瑞應場面為主,夾雜同時誕生場面。通過檢索諸佛傳經典有關瑞應和同時誕生敘述,可以判明所依據經典。在現存的南北朝及其以前漢譯佛傳經典中,4部具備瑞應內容,其中《太子瑞應本起經》和《修行本起經》情節和次序完全相同,而與《普耀經》、《過去現在因果經》互有差異。除《過去現在因果經》34個情節以外,其余均32個情節,有關瑞應描述大同小異,記述對象略有不同。
兩個同時誕生場面包含石雕大象與象子、馬與馬駒、羊與羊羔情節,同時具備此三要素者只有《普耀經》、((過去現在因果經)。再者,瑞應場面中五頭獅子、五頭白象,顯然就是《普耀經》所云“五百石雕獅子、五百石雕大象雕刻”記述的縮略表現,
《過去現在因果經》則沒有具體記錄白象數目。由此推想,《普耀經》可能是兩側面圖像的主要經典依據,那些難以用該經典解釋的畫面應另有所據。
2.浮雕照壁,浮雕壁畫注重三維空間構圖
四川南朝浮雕佛傳圖像注重三維空間構圖,體現在兩個方面,一是情節中物象及其所在自然環境,二是情節中物象及其所處建筑環境。萬佛寺“宋元嘉二年”造像碑場面十三、十五,以及萬佛寺南梁二菩薩造像碑碑陰場面十一與十二,或群山環抱,或綠樹圍繞,采用前上面透視法表現,物象呈現極佳的立體效果。特別是萬佛寺“宋元嘉二年”造像碑場面十三初說法畫面,環坐6人身軀依次從前側面向側面、后側面變化,非常符合透視法則,反映了粉本制作者高超的構圖能力。
萬佛寺南梁石雕菩薩造像碑碑陰上部,即場面十采用前上面透視法表現,形成由近到遠的縱深空間,寺院布局比較完整地呈現,法會場面十分貼切地嵌人寺院環境之中,使觀者如臨其境。同樣是萬佛寺“宋元嘉二年”造像碑,場面八房屋采用右前上方透視表現,觀者無意中進人另外一個視角,仿佛置身不同地方觀察同一作品,進一步增強了物象的立體感。這些表現在當時中國北方幾乎難以找到,這些浮雕表明四川南朝繪畫、雕刻技法處在領先地位,值得我們去學習。
版權屬于: 長城石雕廠 (http://www.mikezonshine.com/)
版權所有。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。
其他人閱讀了;
浮雕照壁這么好